怎么样放养男孩,对于男孩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都选择放养的方式。不科学的放养方式可能会造成男孩 “太娘”和“太野”,这是被放养的男孩比较容易出现的两个极端,也是很多男孩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其实不管“娘”也好,还是“野”也好,都是源于父亲角色的缺位或者错位。
“所谓的父亲角色缺位,倒不是父亲完全不陪伴孩子,而是父亲在育儿方面的话事权和主导权越来越弱。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说,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往 往承担着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任务。日常家庭管理和家庭教育重任,则主要由妈妈来胜任。这种角色分工,在孩子三岁之前没有问题。但是,孩子3岁之后,父亲的 角色往往比母亲的角色更加重要。尤其是步入6岁之后,孩子进入模仿模范阶段,爸爸的模范力量对于男孩而言更为直接。男孩从爸爸身上,可以迅速学习到男人面 对生活难题和困境时体现出来的态度和方法,学到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在这一阶段,爸爸应该发挥榜样的力量,教会儿子面对问题时,不要对外抱怨,而要向内反 省;不能选择逃避,而是要勇于承担;不要冷漠旁观,而要积极参与……对于孩子而言,爸爸所给予的这些心理营养将会受益终身。”胡嘉强调,在父亲角色不缺位 的情况下,儿子会成长得更有男人味,会认同作为男人的责任、原则、胸怀、胆识与气魄。
相比父亲角色的缺位,父母的角色错位,也会影响男孩的成长。“在一个太过女强男弱的家庭环境之中,男孩往往会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情况下,男孩会 变得很胆小、很怯弱。另一种情况下,他会变得很叛逆甚至很暴力。”胡嘉指出,父母想要男孩不“娘”也不“野”,一定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觉到真正的男性权 威。如果是单亲家庭,那么妈妈可以适当示弱,把这种男性权威转移到儿子身上,让儿子感觉自己比妈妈强,需要和能够保护妈妈。
支招
1、怎样让男孩不“娘”
在胡嘉看来,男孩“女性化”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呼唤“男子汉气概”回归的当下,想让今日的男宝宝成为未来顶天 立地的男子汉,父母必须要教会孩子三件事:首先,要教育孩子正直。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与“错”。其次,要教育孩子勇敢。这种勇敢,不是见义勇为的勇 敢,而是“敢于对错的事情说N O”的勇气,敢于直面困难的决心和凡事积极参与的热情。此外,还要教育孩子有担当。必须要让男孩们学会,为错的事情承担责任,而不是寻找借口。
除了精神层面,在身体和社会经验层面。必须要让男孩们充分接触大自然。让孩子多参加奔跑、攀爬、跨越障碍等活动,这些运动可以释放男孩们天生的 野性。这种野性并不是现代社会所赋予的,而是从远古时代承袭而来。因此,不要让你家的男孩惧怕泥土的“脏”,而应该让他多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如果运动 不足,不仅会导致男孩们感统失调,也会造成其性格的怯懦。此外,应该多让男孩参加一些群体性、竞争性的体育活动。比如说足球、篮球、排球等等,尤其是 5-12岁这个阶段,通过参加一些群体性和竞争性比较大的运动,可以让男孩们通过身体的碰撞和群体的交往,掌握相应的社交技巧,并形成个体行事风格。
2、如何防范男孩变“野”
在胡嘉看来,男孩的“放养”,并不是任其“野蛮生长”,因为放养也是要有“边界”的。想要让男孩变成阳刚的绅士,而不是藐视一切的“野蛮人”,必须要从小为男孩们建立规则意识,并帮助男孩们树立契约精神。
“所谓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日常生活的规则。比如要求孩子定时、定点吃饭;吃饭时不能随处走动、玩耍;不挑食,荤素都吃;要全部吃光不剩饭菜(特殊情况除外);按时睡觉、起床等。
2、礼仪习惯:比如要求孩子行得正、坐得端;进出要跟父母打招呼;见到长辈有礼貌;要有分享的意识等。
3、社会规则:比如要求孩子在公共场所不吵闹;爱护花草、公物;遵守交通规则等。
4、卫生习惯:比如要求孩子饭前饭后洗手;物品用完之后要物归原处;学会收拾自己的衣服和玩具等。
5、其他针对个体量身定做的规则。”胡嘉强调,立规矩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与孩子订立契约的过程。因此,必须有一个相互沟通和相互妥协。规则中,还必须得有奖有罚。一旦规则订立,就必须严格执行。
怎么样放养男孩,特别是对于男孩子的教育过程,父亲一定不要缺席,在4到6岁的男孩,父亲对于他的赞美和肯定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很重要,来自父亲的认同会让一个男孩底气十足,终身受益。希望小编今天的介绍能给您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