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武汉网站建设影视《翻译疑云》影评:一本名著引发的血案
《翻译疑云》影评:一本名著引发的血案
2023-03-27

在看电影之前,其实我也没真正关注过译者。每一本外文书都只是赞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犀利的文笔,但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功劳都应该是译者的。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揣摩作者的思想,将一部作品用不同的语言呈现给世界各地的读者。

即便作品如何绚烂夺目,译者的名字永远都是默默无闻的。在作者、译者和出版社间就常常因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或是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发生冲突,《翻译疑云》便是这样一个故事。

首先,本片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影片。

105分钟的片长,豆瓣7.2分,好于62%悬疑片,IMDb 6.3分。

世界级悬疑小说《代达罗斯》即将发售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为了保证各语种的翻译作品同步问世,出版社邀请9名不同语言的翻译者共聚一堂,翻译《代达罗斯》。

令人没想到的是9名译者被带到意大利某个秘密地下室中,上交手机,隔绝网络,远离私生活,每天只有20页原稿,一心一意翻译《代达罗斯》。

可惜好景不长,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在翻译开始的几天后,出版社就收到一封威胁信,原稿的前10页已经泄露,信中还引用译者们在一起高歌的歌词,足以证明在9名翻译人员中出了一个泄露原稿的内鬼。

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出版社与译者之间展开了。

影片的悬念设置很巧妙,开头时被烧掉的书店、《代达罗斯》的狂热粉丝译者、靠“猜”出卷首语而入围的自由译者、前后不一的公文包密码、掉包过程中遗失的钢笔、贯穿全局的《追忆似水年华》,这些都在有意无意地提示观众最终的真相如何。

人数众多是本片的一个败笔,无良的出版商人,摇摆不定的助理,书店老人,个性不同的9名译者,过多的人物和较短的时间导致每个人物分配到的戏份和时间不够,人物脸谱化严重。

例如,书店老人和出版商人的性格都很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正派与反派。在其他人物的设计上,导演可能想通过个人的秘密将每个译者都升级成犯罪嫌疑人,但由于时间短,人物多,即便每个人都个性明显,但都缺乏泄露原稿的直接动机。

在进入密室前的集体训话时,希腊语译者明显远离众人,在后面的剧情中,他提出要独自工作,晚宴姗姗来迟,为钱而工作都表现出他仅仅是把翻译当作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看不出他对文学的热爱。

意大利语译者双手交叉置前,与旁人稍稍隔开,在出版商面前油腔滑调,阿谀奉承,十足势利小人。

在其他人都挂着身份牌,穿着或是工作装,或是休闲装,只有俄语译者是一身礼服打扮,她或许才是最理解作者,理解书中人物的译者。

这三个人是电影前半段性格最为明显的人物,在电影后半部,丹麦语译者蒂克森的表现最为突出。

先是极力阻止保安搜查她的私人物品,手稿被搜出后小心翼翼地解释这是自己写的小说,被出版商烧毁手稿后梦想破碎自杀身亡。

蒂克森的工作台上摆满孩子的照片,为人翻译使她的生活单调而艰辛,而为自己写书成了她生活中的救命稻草,如今这根稻草也随着手稿被付之一炬,蒂克森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绝望与无助中她上吊自杀了。

以上几人都是电影中个性较为鲜明的角色,但是他们都没有盗窃《代达罗斯》原稿的动机。

真正泄露原稿,威胁出版社的内鬼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复仇,而电影中真正重要的事情都不是在密室发生的。

其次,电影太早交代了内鬼是谁,把着重点放在了内鬼是如何实施犯罪和内鬼复仇的原因,但过程太简单而原因太复杂,导致后半场发力不足。

大多数人看完后是选择站在作者和译者这边,痛斥无良的出版社。

转念一想,在一本文学巨著问世前,作者、出版社、译者三者必须齐心协力才行。他们之间的矛盾并非一言一语就能说清楚的。在欧洲,各国本土语言版本书籍的发售时间往往晚于英文版,而大部分欧洲人都能懂英语,所以就会造成书籍在欧洲的销量远不如其他地区。

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和维护版权,出版社出于无奈就只能将译者集中起来,封闭翻译。像《翻译疑云》中将各语言译者集中起来,如同出高考试卷一样封闭管理的事例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J.K.罗琳的第一部成人小说——《临时空缺》在上市销售前就把译者集中在一处密室,集体翻译。

丹·布朗的《地狱》为了全球同步发售,也把11名译者锁在意大利最大的出版商蒙达多利米兰总部的地下室,协同翻译7国语言的《地狱》,本片导演雷吉斯·罗因萨尔也是在听闻此事后大呼惊讶,并以此为灵感拍摄了《翻译疑云》。

PS.代达罗斯的出处

代达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是一名建筑师和雕刻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为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建造的一座迷宫,用来关押米诺斯牛,因此外语中用他的名字指代迷宫。

武汉网站建设    手机版    网站地图    QQ号:57780188